在材料科学领域,液晶材料的应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近日,台湾国立成功大学Chun-Yen Liu团队在《ACS Publications》期刊发表题为“Thermochromic Liquid-Crystalline Elastomers Featuring a Predesigned Hybrid Architecture”的论文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成功开发出一种具有热致变色和形状变化能力的液晶弹性体。这一创新成果的背后,离不开我公司提供的高品质液晶材料的支持。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pm.4c01347
论文中提到,研究团队使用了我司的液晶单体RM257、RM105以及手性掺杂剂CF756 (别名:LC756 CAS:223572-88-1)。这些材料在实验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为实现液晶弹性体的多功能特性提供了关键支持。具体来说:
用于制备 CLC 混合物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RM257 作为交联剂,在聚合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网络结构,增强了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RM105 作为向列型液晶单体,为材料提供了良好的流动性和响应性,有助于实现快速的形状变化。
LC756 作为一种高螺旋扭曲功率(HTP)的手性掺杂剂,能够有效调节液晶的螺旋结构,从而实现颜色的变化。
LC 作为一种表现出双折射的光学材料,其混合物的各向状态
这些材料的协同作用,使得制备的液晶弹性体在热刺激下能够实现颜色的红移和可逆的形状变化,展现出优异的热致变色和形状记忆性能。这一成果不仅为智能材料领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进一步证明了我公司产品在推动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液晶混合物E7。它通过创新的连续层压技术应用于制备双层温致变色液晶混合薄膜。这些薄膜可以可逆地改变其结构色和形状,这归因于平面胆甾相液晶(CLC)层和喷雾形成的向列相液晶(NLC)层的结合,这一点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光谱得到证实。
普通双层混合样品的颜色变化受温度变化限制,而掺入E7的双层薄膜的颜色变化显著增强。利用E7的聚合特性进行的可逆弯曲驱动循环测试显示了卓越的结果。
E7在多个前沿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在软体机器人领域,它可以模仿生物运动,并协助开发智能和自适应的机器人系统。在人工肌肉开发方面,其卓越的驱动能力有助于创造更逼真和高效的肌肉状结构。在光学设备领域,它可以用于新一代显示、传感器和光学开关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卓越的性能。
我公司一直致力于为科研工作者提供高品质的液晶材料,助力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此次在台湾国立成功大学研究中的应用,再次彰显了我司产品的卓越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期待未来能与更多科研团队合作,共同探索液晶材料的无限可能,为材料科学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